在古塔凌云之畔,跨过正在修建的地下车道,迎面就能看到地平线上扬起一面钢筋作骨的“京帆”。
这就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屋盖造型。
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从北京城建集团
副中心站枢纽项目部了解到: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效果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首面“京帆”屋盖建设,已进入钢结构施工。
不久后将有10面“京帆”在此升起,传承运河“千帆竞连”历史记忆。
该综合交通枢纽预计2025年建成,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
“京帆”结构照亮32米深枢纽车站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屋盖造型采用运河文化元素,仿若连绵灵动的“京帆”,寄托扬帆远航的美好寓意。
“京帆”屋盖工程所在的副中心站枢纽02标段西临芙蓉路,北靠玉带河大街,是枢纽站房主体结构的西部。
目前,该标段主基坑区域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北侧地块结构施工接近尾声;南侧地块开始筏板基础施工,桩基施工即将全部完成。“京帆”的第一片“主帆”按计划将于2024年春节前落成。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效果图
“京帆”屋盖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钢架向一端挑起化作“风帆”的帆面,下层钢架呈椭圆形倒扣在地,是泡泡采光顶结构的主体。
在“船帆”两侧,车载吊机高举着钢梁,建设者们在吊笼中焊接风帆骨架。
北京城建集团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2标常务副经理南贵仁介绍,要精准定位上层钢架焊点并不容易,“帆”的结构是向上抬高的弧面,每一段钢梁都必须在没有参照物的半空精准焊接才能成型。
为确保“京帆”施工按计划推进,项目施工团队使用了以全站仪为主的智能测绘系统,通过数字手段实时搭建三维模拟平台,让钢梁位置在数据坐标锚定下分毫不差。
南贵仁说,施工建造一座“京帆”,需要经过8个流程,仅就目前正在进行的帆屋面钢结构安装,前后就要启用5台不同吨位的车载吊机,从不同角度施工。
首面“京帆”结构之下,阳光从将来交通枢纽的西大门照亮了整个地下结构。未来,当乘客身处地下3层的平均深度达32米深的城际铁路站台,依然能感受到阳光明媚。
阳光入地的美丽景象,得益于地上屋盖结构采用与水立方外立面材料相似的ETFE膜,确保了透光性,让旅客在地下32米深的车站也能迎着朝阳出行。
百台起重机助四大标段齐头并进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预计2025年建成,随着京唐城际等线路陆续接入后进入运营阶段。
该项目规模庞大,地下工程达128万平方米,地上约139万平方米,分四个施工标段同时建设。
京投公司所属枢纽管理公司建设管理部相关负责人李保安介绍说,目前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共有建设者约8000人,近60台塔式起重机同时开工。加上车载吊机,施工现场上百台不同吨位型号的起重机铁臂密切配合,进展有序,热火朝天。
建设团队启用了众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工法措施。如现场调配运用倾斜摄影技术,通过在同一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从五个不同角度采集影像,为工程进度管理提供第一手真实客观的地理、建筑物等三维信息,实现数据精准对应。
利用数据资料,建设团队对各个工程施工区域精准布设,根据不同需求和场地环境变化及时建立孪生模型,避免因材料二次倒运等环节导致资源浪费。
工程施工中还运用了钢结构焊接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等智能化“生力军”,通过自动化手段确保工程质量不走样,并实现长时间连续作业。
“一轴串古今”城市综合体将亮相
据介绍,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主站房区拥有三层地下空间,自上而下分别为城市生活层、候车大厅层和城际铁路站台层。
西端夹层为交通场站接驳区域,与西进站口公交场站连接,平谷线和M104支线环绕两侧,M101线、地铁6号线、北京市郊铁路S6线等5条地铁线路在此联通。
同时,接入京唐城际和新城联络线2条城际铁路,以及市郊铁路副中心站线,规划开通15条公交接驳线路,配备8个站城核心和161个出入口。
投用后,可实现1小时抵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津滨开发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唐山市,15分钟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北京核心区。
同时,依托平谷线首次跨省级行政区运行连接北三县,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
副中心站枢纽将实现景观广场与历史文化交融、历史遗迹与未来都市交融、地下空间与地上都市交融、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交融。
未来,副中心生态文化廊将串联起路县故城、六环公园、副中心站枢纽“京帆”檐下广场、中央公园及大运河,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联通铁路绿廊,构建副中心绿色开放的活力空间系统,在总体布局上实现“一轴串古今”。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效果图
在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地上,一座规划中逾240米的超高层写字楼也将拔地而起,助力打造“站城融合”,引领新时代城市综合体建设的标杆样板。
这座城市综合体将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配建停车位达5300个,实现交通功能与商务办公、综合服务功能有机耦合。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效果图
今后枢纽南侧还将建设古树广场,保留一棵树冠直径达30米的古槐,建设蓝绿交织、青山绿水的运河生态环境,让杨坨村乡亲们感觉到乡土味道,记得住浓浓乡愁。未来,古树将与周边一体化商业、下沉广场、换乘轴采光玻璃拱顶等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驻留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