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清河站地区多措并举强化共享单车管理,寻求环境提升与民生便利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一是统筹谋划,做好泊位“加法”。着眼早晚高峰单车需求大,泊位相对短缺的情况,以“民生实事”项目为导向,科学施划站区非机动车泊位,最大限度释放停车空间,在提升市民低碳出行体验的同时,从源头上缓解单车停放压力。
二是动态清运,做好总量“减法”。督促单车企业定期分析站区单车使用情况,落实“非必要不新增”原则,动态掌握调整投放量,避免过量占道;同时,划定“潮汐点位”,提前部署运维力量,加强清运处置,实现总量控制。
三是多方协同,做好联动“乘法”。组织协管队伍与哈啰、美团、青桔三家单车企业形成管控合力,共同做好巡查管控、日常监督及服务引导等停放管理工作,实现协同联动“乘数效应”。
四是网格考核,做好乱象“除法”。划定网格责任区,单车企业分片管理。聚焦总量过载、量大占道、未入框停放等问题,督促责任企业落实“闭环处置”要求,做到及时响应处理、高效解决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