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目前地下一层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21年年内完成。工程项目整体将于2024年年底完工。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
7线交汇 快速换乘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西靠北运河河岸,东邻东六环,处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空间结构交汇处,未来这里将成为高效通达的节点枢纽。
随着工程实施,三条铁路、三条地铁线和一条市郊铁路将在这里实现换乘,距离最近的两条线路换乘只需1分钟。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从车站结构上看
地下一层
设有城际铁路和地铁进站厅,出租、网约车的落客接驳场站和城市公共服务空间。
地下二层
为城际铁路候车厅、出站厅,地铁6号线站台,以及服务三条地铁线的换乘厅。
地下三层
为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规划平谷线、地铁101线站台。
拥有超大规模地下空间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打造成为“站城一体化”的第四代交通枢纽。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刚介绍,第一代交通枢纽是“传统铁路客运换乘站”,以站前广场为主要载体,呈平面布局,如北京站。
第二代是“交通综合体”,将换乘空间取代站前广场,以铁路为核心整合交通功能,与城市空间衔接少,如北京南站。
第三代是“客站城市综合体”,整合城市铁路航空等交通功能,开发周边配套商业,如上海虹桥枢纽。
建设“站城一体化”的第四代交通枢纽,其主要理念就是要——实现交通枢纽站与城市风貌的有机融合。
地面上将建设现代化公园绿地,通过下沉广场与共享空间设计,将地下空间地面化、室内空间室外化,聚集总部、金融、高端商务等业态,打造城市综合空间,构建24小时活力中心。
由于项目周边临近大量市政管线、建筑物,该项目在施工工艺上也与传统方式不同——使用“逆作施工”方法,先建地下一层,再建地下二层,最后建地下三层。
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但有助于减少临时支撑所带来的废弃物料,并提高工程实施的安全性。
向下延伸的同时,地上部分也同步建设,能够有效节约施工时间,降低建设成本。
届时,市民可通过空中走廊,在商圈、运河、公园绿地之间,实现文化休闲旅游观光。
此外,该项目还将采用2700米深的中深层地热供能,虽然建设成本高、技术风险大,但是供能更稳定、可靠性更强。
同时,枢纽还采用市电与光伏发电、电制冷与冰蓄冷等供能系统,在保证用能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大量节能,枢纽内部可实现冬季近零碳排放。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定位为“四网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它连接M6线、平谷线、M101线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和京唐铁路、京哈铁路、城际联络线三条铁路线路,通过京唐、京滨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1小时可直达雄安新区,1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每天可为单向47万人提供安全快捷、舒适智慧的公交出行。(来源:北京通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