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推动这一国家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
重大国家战略意味着国家的资源、国家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汇聚,带来的是大变化、大发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振翼高飞就是一个生动体现。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兴机场同年动工兴建。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干工程,大兴机场从无到有,释放交通一体化红利,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数据显示,自正式投运以来,大兴机场稳步发展,屡创佳绩,累计保障航班起降超过80万架次,保障进出港旅客超过1亿人次。
重谋划·综合地面交通网实现快速触达
2023年12月18日,津兴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从天津西站出发的旅客最快仅需要40分钟即可抵达北京大兴机场,为天津旅客带来更多出行便利。仅用时2个多月,津兴城际大兴机场站就实现了累计保障旅客突破10万人次、日均保障旅客约1400人次。
大兴机场位于京津冀的核心腹地,致力于加快推进直通北京中心城区、覆盖京津冀区域的“地上一张网”建设,构建了“五纵两横”的综合交通骨干网络,融合高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形式,拉近了京津冀腹地旅客与大兴机场之间的距离。
在大兴机场,通过铁路跨线运输,2小时内地面交通圈可以覆盖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其中,北京地铁从草桥站到大兴机场仅需要19分钟;京雄城际铁路从北京西站到大兴机场最快仅需要28分钟,从大兴机场到雄安站最快仅需要19分钟。得益于航站楼功能楼的立体叠落方式,多种类型的轨道交通在航站楼下方设站,搭乘轨道交通的旅客出站后即可直接办理值机手续、托运行李,第一时间解放双手。
随着大容量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大兴机场的运输保障服务区域逐步扩大。据统计,2023年大兴机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36.8%,其中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0.8%(包括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京雄城际铁路和津兴城际铁路)。
强延伸·城市航站楼助力旅客轻松出行
今年春运期间,在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廊坊城市航站楼内,旅客有的正在办理值机手续、托运行李,有的正在等候机场大巴。他们只需要携带手提行李,就能一站直达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天津机场航站楼。廊坊城市航站楼于2022年启用,2023年3月24日新增首都机场、天津机场业务,开启“两市三场”运营模式,成为华北地区首座服务京津冀三地三场的城市航站楼,廊坊市民可享受3个国际机场、6座航站楼的便捷出行体验。截至目前,该运营模式已保障旅客35万人次、托运行李2.1万件。
目前,大兴机场运营草桥、固安、涿州、廊坊4座城市航站楼,累计保障旅客超过140万人次。随着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在天津西站设置城市航站楼的筹备工作正在推进中。
大兴机场始终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使命,大力推动城市航站楼规划建设,加快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近年来,大兴机场将值机、行李托运、行李预安检等航空服务和真情服务前置到旅客“家门口”,实现了京津冀腹地旅客轻松出行。
提质效·航空运行服务能力先行示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大兴机场不断增强运行服务“新动能”,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助力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2023年,大兴机场全年航班始发正常率为90.33%,放行正常率为91.11%,起飞正常率为87.71%,其中起飞正常率在全国23个时刻协调机场中排名第二;综合航班靠桥率为85.87%,其中11月靠桥率最高,达92.41%。
在保障航班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大兴机场持续拓展航空市场,加快织密航线网络,京津冀三地四场分工协作,将建成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世界级城市机场群。空铁联运成为京津冀旅客出行的新方式,旅客可以一站式购买航班与高铁衔接的联运产品,实现“一次购票、一笔支付”,出行更加便捷、高效、顺畅。目前,大兴机场通航22个国家的180个客运航点,其中国内航点143个、港澳台地区航点2个、国际航点35个。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夏秋航季,大兴机场航班时刻总量将达1012个/日。
秉持“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理念,大兴机场还发布了“兴享适程”原创服务品牌和“兴心相印”“兴先送”“兴意通”等十大服务产品;与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全链条完善“兴心相印”产品功能,首创登机预约提醒服务;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文化长廊主题展览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城市形象名片、国家文化窗口,并获得了2022年ACI(国际机场协会)4项大奖等国内外多项荣誉。
掌舵定向开新局,风雨同舟建新功。2024年,大兴机场即将迎来投运5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兴机场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紧紧跟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坚定步伐,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为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增添强劲动力,以实际行动为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贡献大兴力量。(中国民航报 记者张丰蘩 通讯员来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