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紧扣主题、凝聚共识的生动交流,更是一次砥砺奋进、共谋发展的思想动员。”参加研讨会的同志一致表示。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找准站区工作重心,锚定站区发展方向,近期,管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了主题教育系列交流研讨(扩大)会。
此次系列交流研讨,紧扣主题教育要求,紧贴站区工作实际,与实地调研紧密结合,选题准,分析透,建议实,为下一步推进站区高质量发展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目标对策、理清了思路方向,展现了新气象,体现了新担当。
一、聚焦主题,务虚谋实,汇聚发展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管委会党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读书班集中学习的基础上,举办系列交流研讨,把主题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做好具体工作的思路举措。
管委会党组对举办这次交流研讨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针对重点站区在首都新时代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确定将提升“旅客满意度”“站区美誉度”“大局贡献度”作为系列研讨主题。党组书记、主任李军会强调,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把这一思想运用到推进站区发展的思考谋划和火热实践中去。
三场研讨,27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围绕三个主题进行交流发言,李军会不时与大家互动交流并作总结讲话,全委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四级调研员以上干部共600余人次在主、分会场认真倾听,深入思考。
李军会指出,提升旅客满意度是衡量站区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我们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提升站区美誉度是市民旅客的殷切期盼也是管委会的职责所在,提升大局贡献度是在提升满意度、美誉度基础上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旅客满意度基于满足个体化的出行需求,体现旅客的主观性认可;站区美誉度基于站区的全方位打造,体现社会的一致性肯定;大局贡献度基于站区立体功能的整体实现,体现服务大局的能力价值。三者既依次递进,渐次提升,又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有机的统一体。
“务虚是为了谋实,把务虚的工作做实,把务实的工作做好,是我们开展这次系列研讨会的初衷和目的。”李军会在会上开宗明义。
“这次主题研讨意义不同寻常,我们刚刚经历完五一大客流的考验,端午小长假以及一年一度的暑运即将来临,通过务虚谋实,汇聚思想共识,形成推进工作的精神力量,在工作实践中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效。”管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高志勇说。
“在研讨会上,大家提出的建议、谋划的工作,要通过任务书、工作机制等形式认领回去,同时做好宣传解读,让每一层级理解到位,成为推动站区工作的‘共同纲领’,确保务虚会成果落到实处、变成生动现实。”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毛军说。
在这次系列研讨会上,参会的中心组成员和部门(单位)负责人结合工作体会和调研思考,谈认识见解,谈问题不足,谈经验建议,谈工作举措,梳理出了影响满意度、美誉度、贡献度提升的具体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措施。
接连三场务虚会,让大家一次次感受到了党组领导班子“破难题、促发展、谋新局”的决心和勇气,也让大家对推进站区高质量发展充满了期待、坚定了信心。
二、把脉问诊,破解难题,致力美好出行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5月26日,管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以“提升旅客满意度”作为首次研讨主题,选择北京南站作为系列研讨第一站,把破解站区出行之“难”作为头等大事,深入研讨如何进一步解决影响旅客满意度的痼疾顽症和痛点难点,进一步提高旅客出行的安全性、顺畅性、舒适性、公正性。
与会同志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后,结合“以学增智”的丰富内涵以及“五一”服务保障的经验启示,聚焦提升旅客满意度,深入交流,充分探讨。
第一个作主题发言的是北京南站地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贾京生,“南站地区内外交通整治长期以来不能同步实施,地下停车场‘人找车、车找人’现象时有发生,客流高峰时段局部‘堵点’影响快速通行。”“面对群众殷切期盼和驻区职能部门寻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我们主动当好‘主心骨’,积极搭平台、聚合力、促共识,联合路地企警等多部门(单位)多次开展实地走流线、现场会诊会和联合打击行动,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圆满地应对了五一大客流的冲击,较好地保障了旅客出行,南站之‘难’已有很大改观。”
“我们要牢固树立起‘一切为了旅客’的理念,在服务力度上做加法,在服务距离上做减法,在服务方式上做乘法,在解决难题上做除法,综合运用‘加减乘除’,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本领、服务能力,形成真心服务旅客、真诚帮助旅客、真情感染旅客的良好氛围,让旅客的笑脸成为站区最动人的画面。”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兰说。
“提升旅客满意度,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前提基础,把环境建设作为重要支撑,把精细治理作为手段措施,把安全秩序作为基本保障,把体系建设作为长效机制,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管委会二级巡视员王林东说。
“此次交流研讨效果非常好,大家有站位有态度,有思考有谋划,有对策有措施,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建言献策,集思广益,分析了影响旅客满意度的因素和表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李军会在总结发言中说。
“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尹力书记4月29日视察火车站地区提出的‘安全、顺畅、祥和’总体要求,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能力,培养预判旅客需求的思维能力,打磨站区多元共治的实践能力,锻造服务旅客群众的看家本领。把旅客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站区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准,努力在工作短板上有改善、在改革创新上有突破、在管理机制上有升级、在服务品牌上有亮点,不断提高服务保障的看家本领。”李军会对与会人员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服务无止境,满意无终点,出行体验是否美好是旅客满意度的晴雨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旅客服务保障,提升旅客出行满意度永远在路上。对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问题已经找准,方向已经明确,唯有勇毅前行,开拓进取,继续努力。
三、抢抓机遇,打造标杆,展现窗口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
北京站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是名副其实的“国门”和“中华第一站”,如何持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发挥其引领作用,全面提升站区整体美誉度,是摆在管委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6月2日,管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提升站区美誉度”主题,在北京站开展第二场交流研讨。
北京站地区管理办公室主任郭立峰首先作主题发言,“最近尹力书记提出北京站要‘打造标杆站区’,这对我们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今年5月,我们将存在了15年的1200平米历史遗留违建,10天内全部拆除,打响了北京站‘打造标杆站区’的第一枪。根据核心区控规要求,我们制定了《北京站地区环境提升方案》,明确了三大类18项改造任务,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城市枢纽会客厅。我们要发挥文化资源富集的区位优势,把北京站地区打造成古今交融的文化展示厅,做美丽站区的示范引领者。”
“站区‘美不美’,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满足出行需求、提高环境品质、引起文化共情三个层次加深对美誉度的理解认识。要用活用好丰富的车站及周边历史文化资源,突出车站文化元素,把车站文化符号嵌入到环境布局、导向标识、宣传阵地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管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高志勇说。
“要抓住契机,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来展示站区之美;要结合‘国门’‘会客厅’‘窗口’‘名片’等站区定位明确美誉度标准;要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体验将美誉度落地落实;要立足站城融合,打造‘能走能停’的美丽站区,让城市因站区而更美好。”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毛军说。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李军会进行了总结点评:
“作为系列交流研讨活动的第二场,与会同志准备充分、思考深入、聚焦精准,发言具有针对性、实操性。要将研讨中的‘说法’加以总结提炼,形成提升站区美誉度的对策措施,切实转化为实践中的‘做法’。”
“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尹力书记要求,针对北京站历史文化特点,努力打造标杆站区,全面提升站区美誉度。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感使命感,从当下做起、向长远谋划,在保障交通枢纽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深入挖潜文化展示、政务服务、对外交往等功能作用,将硬件织补与软件提升相结合、高效管理与优质服务相结合、宏大叙事与精雕细琢相结合,修炼自身‘美’、赢得外部‘誉’,塑造旅客体验良好、社会普遍称赞、各级领导肯定的站区形象。”
站区美不美,关乎首都形象,关乎国家形象。塑造站区之美,维护站区之美,提升站区之美,是扛在管委会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也是市委、市政府的殷殷重托。机遇稍纵即逝,重点站区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紧紧抓住“打造标杆站区”宝贵契机,改进站区服务,优化站区品质,展现窗口形象,全面提升站区美誉度。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奉献站区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
围绕中心才能找准方向,服务大局才能体现价值。6月9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聚焦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升站区大局贡献度”主题,开展本次系列交流研讨(扩大)的最后一场研讨会,与会同志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
政策法规处处长张才斐作主题发言:“重点站区是国家‘八纵八横’铁路规划中的关键节点,也是京津冀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核心,是进出京的主要门户。随着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推进,人口、人才等资源要素将在全国各大城市尤其是京津冀之间大规模、高频率流动,站区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服务保障功能,成为高客流、高可达性、高吸引力的城市增长极。要实施‘人文站区、品质站区、活力站区’建设战略,推动重点站区成为展示大国形象的首都门户、汇聚资源要素的城市客厅和推进站城融合发展的活力中心。”
“提升大局贡献度,要持续推动站城融合从‘各自为战’向‘一体建设’转变,解决好各交通运营主体自我管理、重复建设、效率偏低等问题;推动管理权责从‘以我为主’向‘协同治理’转变,在一些工作协调上要有‘博弈’精神,切实厘清属地、主体、监管和统筹责任,形成共建共治的格局。”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俊平说。
“提升服务首都发展大局的贡献度,要坚持首善标准,力争站区管理服务全国一流,‘面子’‘里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善于统筹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工作积极性,重视听取内外部专家学者等各方意见建议;要重视人才培训,打造有情怀、能扛活、担当作为、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管委会一级巡视员王宝金说。
研讨会最后,李军会作总结发言:
“我们连续三个星期,接连围绕‘满意度、美誉度、贡献度’主题开展系列交流研讨,思考领域不断拓展,思维层次逐渐提升,思想认识逐步深化,对站区工作了有了全新的判断和认识。”
“重点站区代表着大国首都的窗口和门户,管委会担负着探索和建立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大型交通枢纽的治理模式的职责使命,我们要牢记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政治上考量,大局下行事,努力为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提升对大局的贡献度,要从首都工作视角谋划,从市委、市政府视角推动,从管委会职能职责视角落实,把握抓队伍、出成绩两条主线,重点强化统筹协调能力、创造性落实能力、‘弹好钢琴’能力,发挥管委会统筹、组织、协调、监督职能作用,树立起涵盖目标任务、资源条件、路径方法、保障手段的系统思维,构建起责任网格化、指挥扁平化的工作体系,努力打造大型交通枢纽治理的首都模式。”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主题教育系列研讨会的深入推进,是在更高认识层次上行动的新起点。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重点站区管委会一定能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打造旅客满意、社会赞誉、各方认可的美好站区,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